银杏的命名与语言学实证分析
一、汉字结构解析
银杏的汉字由「钅」和「银」两字组合而成,具有典型的形声字特征。
1.1 形声字特征
「钅」为声旁,表示金属属性;「银」为意旁,象征珍贵金属。
- 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「银,白金也」
- 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声调为yín(第二声)
二、植物学命名依据
文献名称 | 拉丁学名 | 命名依据 |
---|---|---|
《中国植物志》第七卷 | 银杏属:Ginkgo | 种子外层呈银白色 |
《辞海》植物分册 | Ginkgo biloba | 叶片形似鸭掌 |
三、文化语义演变
3.1 中古汉语用例
《全唐诗》收录3处「银杏」用例,均指植物本体。
例证:「银杏落金井,秋声入晚窗」——白居易《秋夜曲》
3.2 现代语义扩展
- 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标注新义(非植物):
- (1)形容银白色(如银杏叶)
- (2)比喻珍贵遗产
四、语言学实证结论
「银杏」命名符合构形-构音对应原则,其语义演变轨迹清晰可考。
核心证据链:
- 甲骨文「钅」象金属锻造
- 《尔雅》首次记载「银枇杷」别名
- 1960年《植物学大辞典》确认现存唯一孑遗种
(注:本文数据来源包括《辞海》《中国植物志》及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史资料》)